導航:首頁 > 理財產品 > 理財產品被

理財產品被

發布時間:2021-01-12 10:03:04

銀行理財產品會不會被銀行吞了

銀行那理財產品,是有風險等級的。銀行不會吞了客戶的錢。你可以帶著你媽去銀行好好查一下。

② 購買的理財產品合約沒有到期,卻被提前終止,這合法嗎

機構的這種行為明顯是不合法的,因為雙方在此之前已經簽訂了合約,而且這種合約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③ 電話詐騙錢被買成了理財產品了怎麼辦

像你這種情況的話,趕緊找人幫忙追回吧,保存好手上的各種憑證,賬單之類的,而且現在都可以通過法律援助合理追回。我之前也是被騙了,然後通過朋友推薦找專業人士幫忙追回的。

④ 已經對接了的理財產品的資金還能被自動轉走嗎

所謂的理財。我每次都參加了。他們是不會出去的。他們是資產階級的。我知道退出自己的信息。謝謝!

⑤ 在工商銀行買理財產品錢為什麼會被劃走

購買理財產品成功後,資金會從您的儲蓄卡活期賬戶中扣除,轉至理財交易賬戶中。內
您可通過以下方容法查詢理財產品持有份額:
1.使用電腦:請登錄網上銀行,選擇「財富廣場-理財-我的理財」功能查詢;
2.使用手機:請登錄手機銀行,選擇「最愛-投資理財-理財-我的理財」功能查詢。

(作答時間:2020年1月20日,如遇業務變化請以實際為准。)

⑥ 外快理財這種涉案金額過大的理財產品被警方立案偵查最後一班的錢能追回嗎

我覺得如果是合法的理財產品,就不存在立案的問題,如果是已經立案那麼錢追回來的可能性50%吧。

⑦ 理財產品是不是像股票一樣會被套住下跌

理財產品不會像股票一樣會被套住下跌。損失本金的情況可能極少會有,但是不會損失很多的。

⑧ 外快理財這種涉案金額過大的理財產品被警方立案偵查最後一班的錢能追回嗎

這種警察一般不會管

⑨ 理財產品會不會被銀行業務員吞了

你媽買了哪個銀行的理財產品 ,她當時是一個人去的嗎,她第一次買了5萬的理財專產品當時應屬該不是要簽字還有一張給帶回來的單子嗎,第二年又買了三萬應該手上是有買過理財產品的單子的,如果銀行不承認可以拿著這個單子去法院告銀行

⑩ 未到期銀行理財產品為何被強退

理財市場的這一新動向引起了不少投資者的關注和疑問——理財「強退」合理嗎?存量產品為何加速退場?
疑問一:未到期理財產品為何被「強退」?
案例一:理財產品是某老人用養老錢購買的,看中的是兩款產品5.6%和6.1%的預期收益率。客戶經理僅在產品終止前三天進行了簡單的電話通知,沒有過多解釋。表示不能理解。
該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提前終止未到期的理財產品,一是由於資管新規發布以來,我行推動落實理財業務經營整改。對部分不符合新規要求且難以整改的產品予以提前終止,也是該項工作的一部分。二是2019年11月以來,市場利率加速下行,新增投資品收益急劇下行拖累理財投資組合表現。為保障客戶收益水平,維護投資者利益,我行決定提前終止該批發行時預期業績基準較高的產品。」
今年以來,市場利率確實存在下行趨勢,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普遍降低。數據顯示,今年7月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78%,環比下降2個基點,同比下降35個基點,創近44個月新低。
據了解,該老人購買的理財產品為資管新規發布前發行的「老產品」。與目前市面上的凈值型「新產品」相比,這兩款產品設定了「預期收益率」。而凈值型「新產品」則摒棄保本保收益概念,多採用「單位凈值」「業績比較基準」等說法。
目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資金成本有所下降,資產收益率也在下行,銀行理財產品動輒4%甚至5%的收益率已成『過去式』。在此基礎上,一些「老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較高,銀行存在成本倒掛的可能性,會對銀行造成一定損失。
疑問二:提前「強退」理財產品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法律法規?
目前涉及銀行理財業務的法律法規對理財產品提前終止事項沒有規定,理財產品是否可以提前終止以合同約定為准,也就是理財產品說明書。
本次涉及提前終止的產品,其產品說明書中均包含提前終止條款,具體條款內容為『為保護客戶利益,銀行可根據市場變化情況提前終止本產品』。根據當前市場利率下行趨勢,提前終止相關產品可以避免客戶收益持續下滑,客戶提前獲取資金後可再投資獲取收益,更有利於保護客戶利益。
部分銀行理財產品會設定提前終止的條件,如果觸發相應條件,銀行可以提前終止理財產品。但銀行若採取終止理財產品等措施,應對客戶進行充分告知,爭取客戶理解,並充分保障客戶合法權益。
這位老人的遭遇並非個例,但目前尚未形成普遍現象。
疑問三:存量「老產品」為何加速退場?
事實上,這位老人購買的這類「老產品」正在加速退出理財市場的舞台。2018年4月發布的資管新規要求,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
凈值型理財產品將有助於破除剛性兌付對資金價格的干擾,使資金價格正確反映市場供需情況和違約風險,對不同程度的風險合理識別並定價,提高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
資管新規發布以來,銀行正大力開展理財業務整改。但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沖擊,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規范轉型也面臨較大壓力。
為此,中國人民銀行會同多部門研究決定,將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1年,即延長至2021年年底。
過渡期的延長一定程度緩解了銀行的壓力。但我國資管市場規模龐大,部分難以回表的存量非標准化債權類資產以及未到期的存量股權類資產的確存在一定整改難度,部分銀行仍存在一定整改壓力,需要更積極推進整改工作。
疑問四: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後,還未到期的存續產品將何去何從?
延長過渡期1年,更多期限較長的存量資產可自然到期,有助於避免存量資產集中處置對金融機構帶來的壓力。
為最大限度的保證資金的案例,想要對銀行理財產品做有效風險評估,可以到辨險識財去查看該款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評價報告。全方位了解潛在的風險。

閱讀全文

與理財產品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