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投資基金風險誤區有哪些
基金一直以來都以穩健、門檻低、風險小等優勢被大眾所青睞,不過基金理財雖然風險低但並非沒有風險,並且在選購基金的過程中投資者還可能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誤區。下面我們來分析幾個基金理財中常見的誤區。
新基金比買老基金更劃算
這只是大家一種心理上的錯覺,也是很錯誤的一種認知。為什麼這么說?部分投資者認為新基金只有1元錢,而老基金由於已經運作一定時間,基金凈值已經超過了1塊錢。事實上,對基金而言,其凈值取決於所投資標的的價格漲跌。新基金成立後還有一個建倉的過程,這其中包括時間成本和交易成本,早已建倉的老基金已經開始分享股價上升的收益,因此購買優質的老基金比購買新基金更劃算。
分紅次數多的一定是最好的基金
有的基金為了迎合投資人快速賺錢的心理,封閉期一過馬上分紅,這種做法就是把投資者左兜的錢掏出來放到了右兜里,沒有任何實際意義。與其這樣把精力放在迎合投資者上,還不如把精力放在市場研究和基金管理上。所以投資者在進行基金選擇時,一定要看凈值增長率而不是分紅多少。
選擇價格便宜的基金
有很多投資者在購買基金時會去選擇價格較低的基金,這是一種錯誤的選擇。例如A基金和B基金同時成立並運作一年以後,A基金單位凈值達到了2元/份,而B基金單位凈值卻只有1.22元/份,按此收益率,再過一年A基金單位凈值將達到4元/份,可B基金單位凈值只能是1.44元/份。如果你在第一年時貪便宜買了B基金,收益就會比購買A基金少很多,所以在購買基金時一定要看基金的收益率而不是看價格的高低。
選擇基金只關注短期業績
對於基金來講,歷史業績優異的未必現在業績依舊良好,更何況只關注短期業績表現。不少投資者可能看到哪些基金整體業績好,就蜂擁投資這些基金。我們要知道,基金適合長期投資,所以選擇基金的時候要把中長期業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中長期表現良好的基金,也能反映出較好的管理能力。投資者要選擇中長期業績排名在前 1/3-1/4 的基金作為投資對象。參考雲掌財經!
❷ 為什麼買基金看凈值是個誤區,要看成長性,凈值高才好呢
凈值高不一定現階段成長性高
成長性高也就是收益率高,高高易善
❸ 新手買基金該怎麼樣注意
基金投資要講究策略,記住以下九大誤區,將有助於你獲得更加理想的投資收益:
誤區一:喜低厭高
開放式基金沒有貴賤之分,在某個時點上,所有的基金不論凈值高低,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基金管理人的綜合能力和給投資者的回報率才是選擇基金的依據。
誤區二:喜新厭舊
投資基金,你必須知道新基金在發行期、封閉期和建倉期是不會產生收益的,而經過市場考驗的老基金早已勝券在握,只要選擇有利時機購買,就能迅速分享投資收益。
誤區三:炒股思路炒基金
如果你把基金等同於股票,用高拋低吸、波段操作、追漲殺跌等股票炒作思路來投資基金,就會因為頻繁炒作或更換基金,從而既損失了手續費,又降低了投資效率。
誤區四:投資單一
把大筆資金全都投資到一隻基金上,雖然基金本身的投資組合具有分散風險的功能,但基金管理人失誤造成的風險難以避免,應以同類基金不重復選擇為原則進行投資組合。
誤區五:束之高閣
基金投資提倡長期投資,但也不能因此而將所購基金束之高閣,因為受基金管理人變動、操作策略變化等因素影響,基金業績會隨之波動。應時時關注所購基金的凈值,並經常了解基金公司的狀況,依收益預期以及風險承受能力,適時調整投資組合。
誤區六:跟風贖回
沒有主見,看到別人贖回,也跟著贖回。這種做法只會讓你經常後悔不已,因為決定你進退的依據,應該是基金管理公司的基本面、投資收益率和對後市的判斷。
誤區七:分紅即贖
基金是否具有投資價值、是否值得長期持有,應該參照基金的累計凈值和長期表現。對於運作良好的基金,往往只能在更高的價位上才能補回,實踐證明,分紅即贖不是明智之舉。
誤區八:不設止損點 基金不是股票,但不能簡單認為基金永遠可以賺錢而不設止損點。設置止損點,在關鍵的時刻堅決退出才是最聰明的。
誤區九:不問費率
費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投資收益,費率不同,基金收益也會有較大差別。聰明的投資者選擇基金時會考慮費率因素,這樣才能獲取更好的投資收益。(吳汀煌)
參考資料:
http://www.xmnn.cn/dzbk/xmrb/20070724/200707/t20070724_264015.htm
❹ 購買基金的這幾個誤區90%的人都沒在意,看後少走
購買基金的這幾個誤區90%的人都沒在意,看後少走:
買基金天天看,頻繁操作。許多人都會時刻關注自己的基金是漲了還是跌了,如果是漲了就高興的手舞足蹈,如果跌了就會十分的傷心進而更換基金。這樣的做法是一個誤區,因為基金理財不是炒股,基金是我們把錢交給基金經理,讓他去投資股票,所以自己也沒有必要去時刻關注。
不僅如此,基金基本上是一種中長期的投資工具,短期波動性較小。而且,每次調倉的時候都有申購、贖回的手續費,頻繁調倉不僅不會賺錢,還會增長成本。所以,進行基金理財的時候,切記不要天天看,頻繁的操作。
自己沒有底線,沒有設置基金的止盈點。很多人在購買基金的時候,沒有給自己設置一個止盈點,這一點是不明智的,因為市場變化非常大,購買基金也是有風險的,我們在購買基金的時候要有舍又有得。當一支基金達到我們的理想收益的時候,就需要考慮調倉,這樣也是考慮到降低投資的風險,讓自己在投資方面更加的成熟。
綜上所述,我們在進行購買基金理財的時候,一定要理性、慎重且不畏首畏尾,避免上述投資基金的誤區,要讓自己的投資更加有價值。
❺ 常見的大眾對基金理財的誤區有哪些
理財容易進入的誤區。
1、只看重收益,而忽視風險。很多投資者認為行情好時,基金是一定會賺錢的。實際上,任何投資活動都有風險,而且風險跟收益是對應的。基金雖然風險比股票小,但也不意味著不會虧損。另外,雖然承擔高風險並不一定能賺取高收益,但是為了追求高收益,就一定要承擔高風險。所以基金投資仍是有風險的。
2、借錢投資。很多投資者在行情好時,為了獲取更大的收益,不惜借錢買基金。這樣做是十分危險的,因為基金一般是長期投資的理財產品,而且是有風險的。而借錢一般情況下是有利息的,如果虧損,那麼就要連同本金一起償還。建議盡量不要借錢投資,市場上升期間經常會有回調,以免為利息負擔和短期套牢所累。
3、過度頻繁的操作。很多投資者都想獲得更高的收益,在實際操作中,經常是看哪只基金漲得好,就會贖回手裡的基金,去買漲得好的基金。其實這樣做是錯誤的,因為基金基本上是一種中長期的投資工具,短期波動性較小,基本不受市場炒作的影響。因此,太過短線的搶時機進出或追漲殺跌不僅不易賺錢,反而會增加手續費,增加成本。
基金理財的收益一般都是長期穩定增值的,而不可能一夜暴富。在股市行情好時,抓住機會可以取得不錯的收益,但不可貪心,以免得不償失。
❻ 基金選擇的7大常見誤區有哪些
誤區1:基金不用挑選,買哪只都差不多
不管是在牛市還是在熊市中,基金業績都有很大差別。即使是同一公司旗下的同種類基金,業績也會出現分化。即使是在同樣一個市場環境中,不同的基金帶來的收益也是千差萬別的。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4年最好的股票型基金收益達到102.49%,而最差的股票型基金收益超過-8%。所以選到好基金,能令您的投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誤區2:只關注基金短期排名(只看周排名、月排名)
對於基金來講,歷史業績優異的未必現在業績依舊良好,更何況只關注短期業績表現。不少投資者可能看到今年債券基金整體業績好,就蜂擁到債券基金中,選擇今年以來甚至近3個月業績表現好的去購買,相信有不少投資者真是這么做的。但是我們要知道,基金適合長期投資,所以選擇基金的時候要把中長期業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中長期表現良好的基金,也能反映出較好的管理能力。建議投資者要選擇中長期業績排名在前1/3-1/4的基金作為投資的對象。
應該考察:①短期、中期和長期績效(一般情況下,短期為3個月,中期為1年,長期為3-5年);②看基金在一個較長時期內業績排名是否穩定(一般考核期為1年以上)
誤區3:買「老基金」不如買「新基金」
股市持續上漲階段:新基金的表現往往不如老基金。新基金從發行到建倉需要幾個月,將錯過部分漲幅,倉位較高的老基金能吃到更多的漲幅。
股市下跌或行情不明時:新基金的倉位一般較老基金低,跌幅也較老基金小。
因此,股市持續上漲時,應首選老基金;一旦行情處於高位,方向不明,就可首選新基金,但最好也要選擇那些由老基金經理管理,或投研平台較好的新基金。
誤區4:保本基金能完全保本
許多投資者購買保本基金是沖著「保本」兩個字,認為購買這種基金能保證投資本金的絕對安全。但是多數保本基金,其實必須投資者在發行期內購買,持有3年期滿後,可以獲得100%的本金安全保證。也就是說,三年之內投資者如果需要贖回,照樣要承擔基金漲跌的風險和較高的贖回手續費。所以保本基金不是無條件完全保本的。
誤區5:低凈值基金上漲空間更大
基金凈值代表相應時點上基金資產的總市值扣除負債後的余額,反映了基金資產的市場價值。投資基金收益的高低與買入時基金凈值高低並無直接關系,真正影響投資者收益的是該基金管理人的投資管理能力。
誤區6:股票型基金最賺錢
在股市單邊上揚的行情里,高倉位確實容易獲得高回報。但是,股票型基金也不會總是滿倉操作,有時可能還不如一些偏股型基金的倉位高。而且,股市下跌的過程中,股票型基金的風險也是最高的,所以未必是每一個投資者的最佳選擇。對於一些重本金輕收益的風險厭惡型投資者,不妨選擇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
誤區7:基金買漲殺跌
盲目追隨一些漲幅過高的基金是很不可取的。對普遍投資者來說,應當是寧可錯失,不要做錯,而買入時機非常重要。
比如:在股市有泡沫,非理性上漲時,這種上漲不大可能持續很長時間。這時投資於基金,面臨的風險大,而可能的收益卻小。同樣,當股市大幅下跌,不少投資者面如土色時,卻可以買入便宜的基金,基金也可以買入非常便宜的股票。參考雲掌財經!
❼ 私募基金的五大誤區
中國資本市場中私募基金的規模巨大,發展迅猛,在各種投資領域中發揮著應有作用,但一直以來並沒有得到相應的政策「待遇」。對它的認識,應當重新梳理。
第一,私募基金操作風險大的誤區。私募基金操作的高度靈活性和持倉品種的多樣化,往往能搶得市場先機,贏得主動,使創造高額收益成為可能。
第二,私募基金的風控能力弱、盈利低的誤區。因私募基金的信息透明度不高,其資金運作和收益狀況,不能被社會所認知,從而造成私募基金運作風險大於收益的認識誤區。實際上,私募基金靈活的操作風格,極易調動市場的投資熱情,更易產生賺錢效應。
第三,私募基金股東不穩定的誤區。私募基金成立時,都會選擇穩定可靠、信譽好的合夥人。但因沒有管理層的監管,也就迫使了私募基金在成立和運作中的謹慎行為。這種自律性和內壓式的自我管理模式,也有利於迴避風險,減少外界監管的成本。
第四,法律環境限制的誤區。由於私募基金從成立、管理、到運作,都在地下進行。易讓人忽略其有利的一面。但從海外成熟證券市場私募基金的發展來看,私募基金的發展規模遠大於公募基金,足以說明私募基金發展的前景和潛力。
第五,管理滯後的誤區。由於私募基金的管理方式和運作組織結構表現得相對較簡單,經營機制也會更加靈活,日常管理和投資決策的自由度也相對較高。從這個方面來講,私募基金相對於公募基金管理基金的做法更值得肯定。
❽ 基金五大誤區
對於領取固定工薪的上班族,或者擁有子女教育、退休養老等長期投資目標的投資者而言,基金的定期定投通常被認作最適合不過的投資方式。不過,這一科學的投資方式也並非"放之四海皆準",同樣需要避開諸多誤區。
誤區一、什麼樣的基金都適合定期定投:雖然能夠平均成本、分散風險,但也不是所有的基金都適合定期定投。所謂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時間的復利效應能夠拉大收益率差距帶來的財富效應。舉例來說,如果投資者分別投資於平均年收益率8%和10%的兩只基金,每個月投資1000元,忽略費率因素,20年後,同樣是投資24萬元,前者的到期本利為59.3萬元,而後者的到期本利則可達76.6萬元。可見,定投基金同樣需要慎重選擇基金品種。尤其是10年以上的長期投資,更宜選擇波動性較大,收益較高的股票型基金,尤其是績優股票型基金。
誤區二、大盤震盪時應停止扣款:定期定投又稱"懶人理財法",其魅力就在於可以分散股市多空、基金凈值起伏的短期風險。基金凈值高時買到的份額數少,凈值低時買到的份額數多,從而起到攤平波動風險的效果。如果投資者淺嘗輒止,看到大盤波動就想停止扣款,也就錯失了定期定額的優勢了。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定期定投完全不需要"擇時",如果市場趨勢已經行將進入空頭周期,最好還是獲利了結靜待時機。
誤區三、贖回定期定投必須全部結清:「個人理財網
www.grlcw.com」理財顧問介紹:有些投資者誤以為定期定投在辦理贖回時,一定要將所持有的基金全部贖回結清。其實,若投資者急需資金,或者市場在高位,又不能掌握後續走勢,不必完全解約,可贖回部分份額取得現金。
誤區四、定期定投金額越多越好:其實,定期定投也需要量力而行,因為其門檻相對較低,一般每個月投資300元到500元即可起跳,一般投資者完全可以做得輕松、沒負擔,如果每個月扣款過多,影響正常生活也就劃不來了,也很難持之以恆,建議大家盡量利用閑置資金進行投資,達到輕松理財的效果。
❾ 為什麼我買基金能賺錢,而你不能
基金投資誤區大盤點,趕緊自查你有嗎
近期A股市場出現了一波調整,事實上,無論行情火爆還是略顯低迷時,投資者情緒總會有所波動,總結下來無非是兩個字:後悔。
市場上漲的時候,要麼後悔自己買晚了,要麼後悔賣早了;行情下跌的時候則是後悔沒有及時「下車」。總而言之還是因為市場短期調整而出現情緒的起伏,看來就非常沒有必要了。
首先,還是我們老生常談的心態問題。投資,尤其是基金投資,並不是看一兩天、一兩個星期的短期業績,更多地是看長期的穩定性,「耐心比黃金更重要」這句話可不是白說的。投資者中,很多都是在股市上漲時購買基金,遇到市場下跌就會猶豫不決。但事實上,基金不像股票,不僅不存在「買漲不買跌」的問題,還有大量歷史數據表明市場下跌時才是購買基金的最佳時機,長期來看獲得的收益會更多。
不過雖然基金是適合長期持有的品種,但並不意味著買了之後就能高枕無憂、不管不問了,所以投資者還是要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和策略意識。
普通投資者在買賣基金時最常陷入的幾個誤區,供各位參考:1、未能形成長期持有的理財觀念,忽視「復利」的財富能力,以股票心態去看待基金;2、號稱相信專家,但本質相信的還是自己,這是由中國傳統「小家」理念造成的;3、收益方面看重明星產品,但這些產品往往後期收益不佳,因為投資者買入的時候已經是高位了。
大部分投資者在購買基金時都會更看重短期業績,而這就是一個誤區。「基金很少有長時間一直排名靠前的,即便是冠軍基金通常也就是半年左右業績突出,其他時間業績一般,行情有變動的時候更是會出現波動。所以選擇基金時要把中長期業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不只是短期的業績,更要看多個年份。」
買賣基金也不是完全不能進行波段操作,但頻繁操作肯定不適合:「基金申贖都有手續費,另外普通投資者的擇時能力肯定不如專業機構,不適合利用基金來頻繁操作。」
如何避免踩「坑」
由於不同的基金產品由於投資對象不同,其收益和風險特徵也不一樣,投資者應該根據自身的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來選擇合適的基金產品進行投資。而在確定適合自己的基金類型之後,投資者還需要掌握一些基金評價指標來對這類型的基金進行篩選,從而精確找到合適的基金產品進行投資。
該中心看重的關鍵指標包括以下幾個:第一,夏普比例,它代表投資者承擔一個單位的風險所帶來的超額收益是多少,「通常我們選擇的基金產品的夏普比例至少要大於1」。第二,看投資者所選擇的基金投資風格跟它描述的是不是一致。第三,看該基金產品的基金經理歷史業績,「過去歷史業績優異的基金經理今年不一定業績還很優秀,但一個過去歷史業績都很差的基金經理今年業績變好的概率會更低」。
、投資者在選擇基金的時候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尤其重要的是觀察和抓住牛基上漲背後的真正原因,並且耐心持有,等待時間的玫瑰綻放。
、一隻基金上漲的邏輯肯定有跡可循,有可能是因為短期找對了市場風口,亦或基金經理投資風格穩定、選擇策略得當、長期業績穩定等等。若是前者,投資者切忌不要盲目頻繁地去追逐熱點,因為市場行情經常是「風水輪流轉」,風格和行業都在持續輪動,誰能每一次都准確地把握住風口?而如果是後者,那麼哪怕市場出現了短暫波動,長期來看大概率還是會持續上漲的。「與其頻繁調倉去買一些根本不了解、不熟悉的產品,不如長期持有,收獲一份穩穩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