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私募 > 凱恩斯私募基金

凱恩斯私募基金

發布時間:2021-01-10 09:17:59

A. hftag高頻交易,是騙人的嗎謝謝了

金融傳銷,HFTAG.COM HFTAG.ASIA 兩個域名都是美國聖安娜機房的同一個IP地址,美國人自己都不知道有這么高收益的產品,切勿進入。

B. 中小企業基金與普通基金的區別,建立中小企業基金如何化解企業融資難

中小企業基抄金從根本上襲長遠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必須組建與中小企業發展相適應的金融機構。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組建中小銀行,專門服務中小企業。縱觀當今世界,無論是經濟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有專門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中小銀行和金融機構。美國目前仍有9000多家地區性中小銀行,其中95%的資產小於5億美元。與此同時,美國還有多種形式的民間金融機構,如互助儲蓄銀行、儲蓄貸款協會、金融公司、信用合作社等;美國政府設有中小企業署,由國會撥款,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日本有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信貸的金融機構,包括信貸協會、信用組合、互助銀行、勞動銀行等。日本政府設立的政策性金融機構有國民金融公庫、中小企業金融公庫、中小企業信用保險公庫;在日本農村,則有由政府支持,具有合作社性質的農協金融信用補金制度、農業共濟保險制度等。
在孟加拉、印度、尼泊爾、菲律賓、印尼、泰國等發展中國家,都有眾多農村小額信貸銀行。被稱為「窮人的銀行家」的孟加拉人穆罕默德

C. 嘉漢林業國際有限公司的欺詐事件

2011年5月22日,加拿大最大的證券監管機構——安大略證券委員會(OSC)表示,在加拿大上市的中國公司嘉漢林業國際有限公司及其公司5位高管涉嫌「復雜欺詐騙局」,並以此蒙蔽了投資者有關其擁有的在中國林業資產和收入。OSC的調查還將延伸至金融中介機構。
被指虛假賬目和內幕交易
加拿大安大略省證券委員會2011年5月22日發布聲明稱,該委員會指控嘉漢林業及其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陳德源?Allen Chan等幾位高管在木材采銷問題上存在欺騙和不誠實行為。
該委員會表示,嘉漢林業及其前管理人員「從事了大量欺騙性和不誠實的」行為,以便「用誤導性方式誇大」公司的營業收入和資產規模。
委員會稱,嘉漢林業隱瞞了被稱為「授權中間商」的供應商和客戶實際受其控制的情況。該委員會表示,該公司隨後使用「欺騙性的文檔編制辦法」來對外顯示「其所謂的購買、擁有和出售活立木的情況」。
OSC還指控陳德源沒有披露他在嘉漢林業收購綠森集團有限公司控股股權的交易中存在重大利益,因而存在欺詐行為。
2010年,嘉漢林業斥資1.2億美元收購了綠森集團。委員會表示,陳德源「暗地裡控制一些公司,而這些公司從上述收購中獲得了逾2200萬美元的收益」。
OSC還指控嘉漢林業前首席財務長David Horsley違反安大略證券法,「授權、批准、並且默許」的這些誤導性的聲明,致使公眾利益受損。
根據OSC指控聲明中提供的數據,在2003年至2010年期間,嘉漢林業通過發行債券和股票籌集資金約30億美元。
OSC此次對嘉漢林業提出正式指控,距離該公司首次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已經過去了一年時間。也正是在嘉漢林業出現欺詐質疑之後,海外上市中概公司的治理問題才引起市場的普遍關注。
2011年6月,以空頭報告著稱的渾水公司?Muddy Waters首次指稱該林業集團誇大自身資產和收入規模,並對其業務模式中主要未具名客戶的角色提出質疑,致使其在多倫多證交所上市的股票價格大跌80%。
自那以後,市值曾一度超過80億美元的嘉漢林業,2011年8月被安大略省監管部門停牌。2011年4月6日,多倫多證券交易所宣布,把嘉漢林業的普通股摘牌,原因是該公司未能滿足持續上市要求,且未能及時提交財務報告。
海外掀中概企業審查風暴
在5月22日發表的申明中,OSC還表示,正繼續調查這一事件中「看門人所扮演的角色」。此舉表明,當局的調查范圍已由以陳德源為首的公司高管,擴大到了金融中介機構。
2011年年4月10日,渾水公司曾經在官網上公布了一篇署名為約翰·凱恩斯(John Caines)揭秘中概股「金融詐騙學校」內幕的文章。文中稱,中國內地存在所謂「金融詐騙學校」幫助民企粉飾財務數據,以便順利在海外上市。
這些機構的性質其實就是中介,國內一些小型的投資銀行和金融顧問公司,利用其在海外的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關系網路進行專業分工,聯合運作,把一些「垃圾」企業包裝成快速成長和巨大盈利的超級巨星,以騙取外國投資者的青睞,進行私募融資,然後在海外市場上市。
該文章點名了包括傅氏科普威、大連綠諾和綠潤食品在內的4家企業曾接受過該「金融詐騙學校」培訓,這些中概企業都先後傳出財務數據造假等一系列問題。
據了解,就在嘉漢林業被多倫多證券交易所摘牌的前一天,2011年4月5日,擔任嘉漢林業審計工作的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辭去該公司的審計職務。 指控增加OSC勒令離職陳德源兩日內主動辭職
2011年6月2日做空機構渾水公司質疑嘉漢林業旗下資產和財務狀況。第二天其子公司綠森集團停牌,聲稱等嘉漢成立調查委員會進行指控調查。8月8日綠森公告稱,其虧損1184.9萬元;8月15日嘉漢林業二季度業績報告稱,純利增長1.25倍。8月26日嘉漢被OSC勒令停牌,陳德源當即申請辭職並在28日獲批。8月29日綠森也被香港證監會勒令停牌。
事實上,嘉漢持有綠森超過63%的權益,陳德源、馬世民均出任嘉漢和綠森的董事。
事件越演越烈。8月26日OSC下令嘉漢林業股票暫停交易,並要求首席執行官陳德源和其他幾名高管辭職,但隨後不久,OSC撤銷了高管辭職指令,並表示有待進行聽證。嘉漢林業對此表示,根據加拿大相關法律,只有在經過嚴格的聽證程序並且確信相關高管確實有違反法律和損害公眾利益的行為時,OSC才有權作出要求相關高管離職的命令,否則證券委員會這種粗暴干涉上市公司行政事務的行為本身也是嚴重違法的行為。盡管如此,8月26日在停牌消息前,陳德源便主動提交辭職,8月28日嘉漢林業批准了其離職消息,並表示已經將三名雇員行政離職,其原因是獨立委員會發現的「某些信息」。
2011年8月29日,非執行董事兼主席陳德源辭任綠森集團非執行董事兼主席職務。
嘉漢林業2011年8月28日公告稱,已成立獨立委員會,將針對渾水公司所提的某些財務欺詐指控進行審查,結果會在年底公布。「嘉漢林業當前最重要的三項任務是完成獨立委員會的工作、與安大略證券委員會配合以及保全股東價值。」
據悉,任免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是影響公司的重大決定。作為一家成熟的證監會機構,能做出這樣的決定,證明在某些程度上,證監會對詐騙問題的關注。
四大高管拋售8300萬美元公司股票股東三個月虧損34億美元
嘉漢林業在8月28日公告稱,「嘉漢林業當前最重要的三項任務是完成獨立委員會的工作、與安大略證券委員會配合以及保全股東價值。」
然而嘉漢林業高管減持套現昨日也遭曝光。自2006年底以來,多名高管已拋售了價值8100萬加元(約8300萬美元)的公司股票。
前首席行政官陳德源、公司另一名創始人Kai Kit Poon、首席財務官David Horsley 、董事馬世民等停牌前分別賣出300萬加元,3000萬元、1120萬元、1080萬美元價值的股票。
而在8月24日,億萬富翁理查德·錢德勒再度增持,在8月24日購入120萬股。
據了解,從6月至今,嘉漢林業已經跌了67%。股東虧損了33億加元(34億美元)。
前嘉漢林業最大股東對沖基金保爾森公司(Hedge- fund firm Paulson & Co ),在六月份已經售罄了所有的股權,損失了46200萬元投資。
針對高管減持情況,嘉漢林業在紐約的對外發言人Stan Neve 拒絕評論。而錢德勒的發言人也拒絕評論。
OSC早前指出表示,香港和安大略省的管理人員和董事可能與「相關交易」有關,並「已經知道或本該知道」該詐騙。
標普穆迪調低評級嘉漢債務或出現違約
在高管辭職、調查情況未明的狀況下,市場顯然對嘉漢林業並不看好。標普S&P/TSX指數委員會昨日認定嘉漢林業不再滿足入選S&P/TSX綜合指數的要求,將於9月16日盤後將嘉漢林業正式剔除。
評級機構更是紛紛調低其評級。8月23日,標准普爾就將嘉漢林業長期債信評級從「B+」下調至「B」,29日進一步調低至「CCC-」。
同一天,穆迪將嘉漢林業公司及其高級無抵押債券評級從「B1」下調至「Caa1」,並表示將繼續對嘉漢林業的評級進行評估,並可能會進一步下調。
隨著評級機構落井下石後,部分海外債券投資者預期嘉漢林業總額達13億美元的債務可能出現違約。
在美國和加拿大,投資者仍可買賣其債券。其2014年7月到期債券,已經在上周五跌價了50%。有分析人士稱,其違約的機會率高達100%。據多倫多 Marret Asset Management總裁 Barry Allan指出,有關債券價格反映,若公司破產,只能夠以0.4美元回收,這樣幾乎肯定債券違約機會高達100%。
而嘉漢林業公司則稱「本公司認為這一系列事件並未造成其擔保優先債券或可轉換優先債券違約。嘉漢林業將繼續審閱其所有債務和其他合約安排的條款。」
綠森受牽連跌7成市場稱港證監會調查其賬目問題
自渾水研究公司質疑嘉漢林業做假賬及誇大資產,嘉漢林業跌了67%,而香港上市的子公司綠森集團也受到牽連,在過去三個月跌了七成。8月29日綠森被香港證監會勒令其停牌。
有意思的是,綠森最先指出,停牌是涉股價敏感消息,不久又再表示是應證監會要求。有消息稱,綠森是被證監會勒令停牌,為證監會今年以來首次。
據了解,證監會是根據《證券及期貨(在證券市場上市)規則》第8章指令綠森停牌。有關條文稱,如證監會覺得公司招股章程、通告及文件有虛假、不完整或具誤導性的資料,便可指令公司停牌,其他情況包括維持一個有秩序和公平的市場,及維護投資大眾的利益或公眾利益起見等。
有消息指出,綠森的停牌與洪良集團相類似,都依據同樣法律章節,而洪良集團停牌後至今為復牌。 香港方面消息稱,證監會調查范圍與綠森帳目有關,與嘉漢林業被叫停沒有直接關系。
另據了解,綠森持有的林業資產分別位於蘇利南及紐西蘭,於今年年初從嘉漢林業以 2.88億元購入位於紐西蘭林木資產。據悉,這筆交易或被納入香港證監會的審查范圍。
標准普爾日前表示,在指控增加以及管理層辭職後,嘉漢林業的經營環境將急速惡化,公司在流動資金方面的壓力也會增加。嘉漢在 6月底的資產凈值達 59.02億美元,手持現金 8.61億美元,較年底減少 30%;而綠森的資金壓力也加大,中期業績顯示,毛利大升逾 6323.8萬元,但分銷成本及行政開支也上升,虧損達1184.9萬元;綠森的資產凈值為 14.07億元,手持現金 4.91億元,較去年底減少 20%。其市值只有 6.94億元。

D. 《對沖基金風雲錄》讀後感

[《對沖基金風雲錄》讀後感]
人的聰明並非與經驗成正比,而是與獲取經驗的能力成正比

關於市場 ,理性與非理性;泡沫的必然
關於刺蝟們:不同哲學,和生存方式
關於工作:時間在研究,馬上行動;以及路演
所以這一行,小而精;不可控因素太多,真的要足夠堅強的神經,嚴格自律,還有經理過人才可;
P11
掌舵的都是些天才,這些人在櫃台交易上已經賺了大錢,然後發明了一些紙上談兵的模型,但這些模型在現實中沒有一個帶來過真金白銀,《對沖基金風雲錄》讀後感。有個傢伙說他用電腦選股,選出來的第三系第五維的股票標著顏色。他說的沒錯,是有顏色——他的資產負債表的最後變成了紅色。

P14
我發現,什麼人都不見對自己最好,使用自己時間的最佳方案就是閱讀報紙、行業雜志、事實材料還有一些研究報告。
P22
整體來看,對沖基金行業對於自己的空頭盈利能力並無信心,他們承認,賣空一些指數是必須要做的,但賣空個股或行業股則十分危險。

P25
藉助一個復雜的回歸模型,我們推導出石油的合理平衡價格應為32.48美元,可笑的精確!
P56
對沖基金的投資方式通常可以分為7種:事件主導型(event
driven)、定息套戥型(fixed-income arbitrage)、換股套戥型(global convertible bond
arbitrage)、市場中性型(equity
market-neutral)、長短股票型(long/short equity)、全球宏觀型(global macro)、股票買賣型(commodity trading funds)。
p68 「我不相信多樣化。我可以特別喜歡一個人,也可以特別喜歡一瓶酒,為什麼到了做投資組合的時候就得一視同仁?找一個你真正喜歡的股,持一個重倉,再用杠桿把它加大,這才是投資。」
P89

1965年6月1日,雷德克利夫和我選出一些股票做多或做空,當天早上我們的資金就變成了投資。我們的理論是,有什麼想法就要迅速去實現。到現在我仍然認為這是管理新資金的正確方法。


p90
凱恩斯 「不幸的是,市場保持非理性的時間總比你能支撐的時間長。」
p94
在飽受折磨之後,他得出結論:管理基金時的心態應當是把所有的錢都當做自己的,也就是說,不要為了取悅基金的股東而刻意去做什麼,做一個單單純純的投資者就好。

p97
(巴爾尼·溫克曼的《華爾街10年》)「人們若是只想把股票變動與商業統計掛鉤,而忽略股票運行中的強大想像因素,或是看不到股票漲跌的技術基礎,一定會遭遇災難,因為他們的判斷仍是基於事實和數據這兩個基本維度,而他們參與的這場游戲卻是在情緒的第三維和夢想的第四維上展開的。」
p101
為得到真正的巨額長期回報,你必須做一隻豬。豬絕不會把吃到嘴裡的食吐出來,你也得守住能賺錢的投資,不要急著跑掉,直到真正賺足為止。

p107
去年,東京高檔公寓的價格已經從120萬美元均價落到了25萬美元。還記得在20世紀30年代嗎?藝術品的價格跌掉了80%,

p111
掙錢的可能性與時間跨度的關系 (表格)

p146
從1976年到2004年9月,KKR發起了10隻基金,將投資人的210億美元投入了93家企業。它還借貸了1090億美元,也就是使用了5倍的杠桿,這樣它所投出的資金總數達到1300美元。它們的回報是347億美元,即本金的185%或全部投資金額的26%。也就是說,杠桿是這種生意的關鍵。在它投資的93家企業里,62家贏利、22家虧損、9家不賠不賺。

p172
尼采 瘋狂在個人是偶然,在群體卻是必然。

p178
(安·蘭德的《源泉》) 「……頭腦是屬於個人的。集體智慧這種東西並不存在……一群人達成的共識只是一種妥協和各人想法的平衡……最重要的事——理性思考的過程——必須是每個人獨自完成的……這一創造性的過程無法被給予或接受,也無法被分享或借用。它屬於單獨的、個體的人。」
p192
在這個國家(奈及利亞),授權連鎖經營企業一年增加35%。這些企業以10倍的市盈率就能買到。利潤每兩年翻一番的奈及利亞飲料公司市盈率才7倍。
p201
芒格 「投資是個廣泛的領域。所以,如果你以為你不用整天讀東西也能成為好的投資者,那我無法同意……你會驚訝於沃倫(巴菲特)讀了多少東西,也會驚訝於我讀了多少東西。」
P219
讓人驚訝的是,這些超級名星(巴菲特除外)在被統計年份中竟有30%~40%的時間表現不如標准普爾500指數。


不過,在那些落後的年份里,基金的表現大多隻比指數低一點,而在那些超越指數的年份里,與指數之間的差異就很大,甚至是極大。


一個極端的例子是太平洋合夥公司,在連續5年大幅超越標准普爾500指數(最後3年給投資者的回報是120%、114%、和65%)後,接下來的6年中有5年表現均低於標准普爾500指數,在這之後又以127.8%的增長回到了正常軌道,並保持了5年的良好表現。

19年間標准普爾500指數增長了316%(年增長率7.9%)而太平洋合夥公司在提取管理費後增長了5530%(年增長率23.6%)
P229
在25年時間中,耶魯從事風險投資的復合年收益率是35%,從事私募股權投資的復合的收益率是31%,兩者都是扣除了費用後的數字!
P236 1921年,某個家族在巴黎以200法朗收購了萊傑的《紅衣女人》,他們一直收藏著這幅畫,直到去年在克里斯蒂以2200萬美元賣出。也就是說,在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里,這筆投資的年回報率高達19%。梵谷的《鳶尾花》作於1899年,1947年被瓊·惠特尼·貝松以8萬美元購得。1987年大崩盤的幾周後,她的兒子以5390萬美元的價格將畫賣出,等於在40年零幾個月的時間里持續得到17.7%的年回報。
1978年前後,蓋多·雷尼是炙手可熱的畫家,葉卡捷娜女沙皇曾以3500英鎊的價格收購他的一幅作品,在那時可是天價。可是,雷尼後來不再時髦,1958年他的一幅畫仍然只能賣到3500英鎊,此時英鎊已經不知貶值多少倍!
P243 Thomas Rowe Price
「所謂成長,就是一個盈利已經保持長期增長的企業,在每一輪商業周期頂部,其每股盈利不斷創下新高,而且有跡象表明,在每一個商業周期中均保持著超越生活水準上漲水平的增長速度,讀後感《《對沖基金風雲錄》讀後感》。」
P245
根據伊博森的研究,1927年以來,大盤價值型股票年化收益率為11.5%,小盤價值型股票為14.8%。與此同時,大盤成長型投資的年化收益率為9.2%,小盤成長型為9.6%。

P248
成長型投資經理與價值型投資經理的收益率 (表格,有啟發)
P261
以基準衡量業績與只注重短期結果是投資的兩大毒葯。

P265
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和泡沫則是非生產性的資產(財科技、地皮、高爾夫課、藝術品),而且主要是由銀行融資支持的,其負面影響也就嚴重得多。

P266
當一場泡沫最終破裂時,所謂的「合成謬誤」(fallacy of
composition)便開始發揮作用,並引發「暴民心理」(mob
psychology)。這一理論的含義是:在危機中,對個人來說理智的行為對群體整體而言則是非理智的,從而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P269
《舊約》告訴我們,在公元前600年一盎司黃金能買350塊麵包。如今,在美國,一盎司黃金還是能買到350塊麵包。不過這也說明,黃金作為一種投資,其收益相當貧乏。
P271
黃金價格的主要驅動力並非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而是其他長期金融資產,尤其是股票的回報率。
P279 「想通過看報紙來了解世界就像靠著手錶上的分針來猜測時間一樣。」
P302 1930年以後,凱恩斯開始遠離這類投機,稱它們是「費力不討好的游戲」,因為在偶然性事件帶來的「巨大不確定性」面前,任何更改分析都可能毫無用處。大崩盤之後,他專心投資股市
P303
(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對於那些完全沒有賭博天性的人,專業投資的游戲無比枯燥,也過於艱苦;而具備這種天性的人則需要為自己的稟賦付出代價。」
P309
老肖伯納 「人的聰明並非與經驗成正比,而是與獲取經驗能力成正比。」 一輪牛市,造成了無數的英雄 一輪熊市,可以讓之前很多的英雄都變成狗熊

在這個市場中,最難的是,就是長久的、持續的、穩定的獲利。永遠去敬畏市場,永遠都要戰戰兢兢的去交易,一定要把風險控制放在第一位,永遠不能孤注一擲,讓風險裸露到你無法承受的地步。永遠不要心懷僥幸,永遠記住,每次盈利的一半都要提取出來,只有放在銀行帳戶的利潤才是真正取得的,否則都是市場先借給你的!永遠都要記住自己的終極目標,不能讓投機左右我的生活,家庭和投資一定要和諧,不能偏廢任何一方。市場長周期的宿命


在一個市場長周期中,投資管理公司可能存在兩難選擇:某些手段能為公司帶來巨大的短期利益,卻有駁於投資原則,勢必傷及到長遠利益。個人投資者永遠不要奢望從專業牌手那裡贏錢,他們應該自己決定自己的資產配置,這就需要對市場周期和波動有一個基本的理解,必須具備辨證的思維。有時,指數型基金是一個可行的選擇。看空投資者最擔心的是金融衍生品及其破壞力。沒有人能夠確切知道金融衍生品的危險性,由於整個金融衍生體系被設計的及其復雜,不僅僅是體外人無從得知,就是體內人也不一定了解。那麼投資者應該怎麼做呢?正確的做法是在不景氣中博取收益,在不確定性中進行對沖。


歷史上的每輪長期熊市厚,股票估值總是會回到前一輪長期牛市初期的水平,甚至更低。市凈率衡量價值的最穩定的一個指標,在存在泡沫的時候會超過5倍,而熊市往往又低於1.5倍。我們很難預測下一輪牛市什麼時候到來。牛市出現的前提條件包括:資金廉價且充裕,企業債務端貶值,商業和服務需求被抑制,還有重要的一條就是股票絕對價值被明顯的低估。


只有自大狂和傻瓜才幻想抓住頂部和底部


這是很重要的一點,不要去夢想真正抓住完全的頂部和底部,你需要的往往是抓住中間的長牛部分。A股從900多點漲到6100多點,你如果能夠在2000點介入到5000點,你仍然會獲取到高額的收益和回報。在股票市場的投資策略分為了價值投資和趨勢投資,而能夠緊盯市場趨勢,抓住中間的長牛一段正是趨勢投資者的重要投資方法。這要求趨勢投資者有敏銳的判斷力和市場嗅覺。對於市場情緒指針談幾點,一個是在市場轉折點附近,大多數人的感覺永遠是錯誤的,除了少數天才基本上沒有人能夠做到這點,當我們對當前的股價有非常高的心理認同度的時候,這往往反而是熊市的前兆。而另外一個重要的市場心理指針是媒體,媒體不可避免的會關注剛剛發生的事情,而不是即將發生的事情。金錢投資是一場零和游戲。每有一個贏家,就有一個輸家!如果你賣出的是我們買入的,或是你買入的是我們賣出的,你就發財了。集體智慧:一團和氣,開開心心的會議可能是陷入集體思考的前兆,而質疑,激烈的爭論,甚至緊張氣氛則是好現象。頭腦是屬於個人的,集體智慧往往並不存在,集體往往就意味著折中和妥協。出色的投資經理


管理一隻大型對沖基金就要擔任一個國家隊的教練一樣,只有那些擁有最出色的球員和最冷血的教練,戰術最聰明,組織最得當,踢球最玩命的隊伍才能夠奪冠。好心情,好脾氣,容許下屬犯錯誤的管理者最後都會被淘汰。巴菲特曾經講過,投資的第一原則就是不虧損,因此不要盲目堅持,偉大的投資者都懂得止損,這個止損線通常設置在10%的水平。最初的損失往往是很小的,一個投資者所犯的最大錯誤就是盲目的持有,拒絕承認自己的錯誤。投資大師巴魯克認為,只有上漲的股票才值得購買。他投資的第一原則就是學會如何干凈利落的接受你的損失和某次操作的失敗。對一隻股票不要做第二次交易,只有毛孩子才買正在下跌的股票。這些都是典型的趨勢投資者的原則和行為。一個不閱讀和學習的人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投資者,職業投資者每天都要收集和處理信息,以獲得知識來做明智的投資決策。除了視覺感應者外,你必須還是一個敏銳的聽覺感應者,他們通過和各行各業不同的人進行溝通交流以獲取信息。三大投資信條-成長,價值和不可知


信奉成長理念的投資者認為,應該投資那種盈利和分紅都穩定增長的公司的股票。在他們看來,控制買入成本固然重要,但不如確定股票的成長性來得更重要。其理想的投資方法就是持有那些上升行業的股票,知道行業開始衰落。所謂成長,就是那些盈利已經保持長期增長的企業,在每一輪商業周期頂部,其每股盈利不斷的創下新高。與成長型投資者相反,價值投資者喜歡投資便宜的股票,不僅是相對價格上的便宜,也包括絕對價格上的便宜。他們喜歡三低公司,低持有,低關注和低估值。格雷厄姆是價值投資的教父,在其《證券分析》一書中有對價值投資的詳細描述,而巴菲特將其的價值投資進一步延伸到了品牌和特許經營權等無形資產。從歷史數據來看,成長型投資和價值投資的表現差異明顯,價值型投資的表現優於成長型投資,在小盤股方面更是明顯。

智慧、經驗、勤奮、對歷史的了解、開放的頭腦、專注的心情,這些都是成為一隻成功刺蝟的要素------當然,直覺、想像力、靈活性,也許還包括一絲預知未來的本能,也同樣重要,至於你應當如何獲得這些素質,它們怎麼樣組合起來才更好,就不是我能回答的!

E. 關於投行招聘的問題。

作為一個華爾街大私募基金的過來人不得不很遺憾地回答你,目前形勢來看,你進這個行業的機會相當小。如果你真那麼想進這個行當,以我的經驗是,現在努力打基礎,可以再讀個金融學位,或者到相關的基礎行業去找一份工作,最好是投資咨詢中介機構、會計師事務所,證券公司和銀行也說得過去,等到有一定積累,整個大環境也轉暖後再謀求進這個行業。要是魄性夠大,就找好的創業機會,只要創業成功,你就是大投行或PE追逐的優質客戶對象,有足夠的本錢都可以自己組建PE,當個合夥人去融資後進行投資了。這可是投行或PE高管們准追求的終極目標了,就是自己融資組建PE當真正的合夥人(就是不拿薪水而靠分紅),而不是投行或PE給的拿薪水的合夥人頭銜。
目前這個行業的大環境可以說相當不好。美國五大投行倒了3個,另兩個轉向商業銀行,華爾街的大私募基金紛紛裁員關閉辦事處。中國的主要投行都在大券商下面,重要做IPO承銷,現在A股情況你也知道,所以中金裁員,中信減薪。在這樣的前景下,我的不少圈內朋友紛紛找出路,有的中國區MD(董事總經理)到很傳統的服裝、餐飲等民營企業去做CFO。一些尚存還過得下去的知名私募基金,過去是到處出高價挖人,現在是手頭一堆大投行的高管主動要求尋找中低職位,真是價廉人美啊。在這種情況下,沒有經驗又沒有專業知識的,想進來根本不可能。
投行和私募基金要什麼樣的人。如果是沒有經驗的人,只要學金融、財務或投資專業的,也需要學數學專業的,因為要做數學模型分析。但是實事求是說,大的投行和PE直接從大學招人的極少,許多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著名投資咨詢機構工作過的人,都願意跳過來,畢竟做投資這些地方是輔助工作,投行和PE更直接一些,收入也高許多。
至於不是學該專業的進了這行當,也不是沒有,那就看你的人脈關系和經驗了。我知道不少例子,有做財經記者出身的,有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工作過的,後進了投行,有的還做MD、首代之類高級職位,那就是看中他的人脈關系,這一點也是至關重要的。
你是不是適合干這行,從你的介紹里很難判斷。我同意一種觀點,如果你真那麼感興趣,我想你是有機會的,只是我發現你對我們工作的性質實在了解不多,後面我會說到跑馬路拉客戶根本不是我們的工作。我認識一些傑出人物,都不是學金融專業的,有的是自己創業成功,公司上市後賺了大筆錢,不想再從頭創業,就做上了PE的合夥人,由於有成功創業的經歷,做投資也相當成功。我想有一個共性是要頭腦敏銳,敢於冒險,有長遠眼光,但是又能細致踏實的分析。
你說到證書,如果有會計資格證書等,還是有幫助的。看書嘛,推薦幾本,一是經典的政治經濟著作,比如馬克思的《資本論》、凱恩斯等的經典著作。另外有兩本值得一讀,巴菲特的《做個睿智的投資者》,以及《貨幣戰爭》。
最後,滿街跑去拉人的證券公司客戶經理肯定不是投行或PE的職業。我們的客戶都是大企業或大投資者,簡單來說就是為有錢人或企業理財的,根本不需要自己滿街跑去拉中小客戶。投行或PE的客戶關系是高管甚至最大的老闆親自去爭取和維護的,投行和大PE就有小經理天天忙得不可開交,大老闆天天陪人喝咖啡打高爾夫之說。剛進投行最基層的職業是分析員,即為擬投資項目進行調研,尋找各種相關資料,寫初步分析報告供上層高管決策判斷用。

F. 前海凱恩斯目前在同行中屬於什麼水平

前海凱恩斯成立於2015年,作為金融新公司他們發展迅速。已經取得公私募基金的銷售資格,獨立發行管理私募產品11支。產品篩選及風控管理做得相當不錯。

G. 私募基金,最終靠什麼創造價值

答案只有一個,可靠的資產端經營——找到足夠多的優質資產。

那麼,與龐大資金相匹配的優質資產究竟從何而來?20世紀最偉大經濟學家梅納德·凱恩斯告訴人們:金融資產的本源,一定是實體經濟的有效需求。
時代巨著《21世紀資本論》指出:當今世界最稀缺的資源是市場需求,有效需求已成為所有經濟體最核心的驅動力。隨著技術效率提高,如果總需求保持不變,太多新的投資就沒有必要,優質資產就無法形成;全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就會降低,失業就會產生。
所以在滿足溫飽後,所有經濟體的最初工業萌芽都是紡織業,它吸納多餘的農業勞動力的同時創造對穿著的需求。然後是鐵路、汽車、互聯網。
注意一下,所有具有引領新一輪長波周期的新興產業都有一個特點:貢獻巨大需求的同時,不對傳統需求產生過大沖擊。比如,紡織技術,他提供穿著需求,但對飲食需求沒有沖擊,這種新產業對全球經濟的景氣拉動就非常大。從這個角度來看,現在風靡全球,銷量大得嚇人的iPhone就不是新產業,因為他直接替代了其他品牌的手機,對全球的總需求貢獻並不大。
而特斯拉(tesla)電動車算不算新產業?可以算半個,因為汽車總需求量可能沒有提高,但鋰電池產業鏈比發動機和變速箱龐大。生物醫葯呢?肯定算,如果能延長人類平均壽命,就直接提高了所有的基本需求。

比如,生物醫葯肯定是引領型新技術,但是不是在爆發點上?似乎現在沒這個證據。相反的,電動車可能只能算半個,但是連傳統的汽車巨頭都開始大規模推產品了,因此他肯定是到爆發點了。這些都需要基金管理人去分辨和觀察,並且被他們正確地找到,盯住並進行投資,就可以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幫助投資人實現理想的資產回報。
當下,國內實體經濟有沒有明確、可靠的需求驅動,以形成更多優質資產?有。「雄安新區創立+京津冀一體化」就能衍生萬億級的投融資需求,其中,將會出現很多優質資產。
當年,深圳特區成立的前三年保持年均120%以上的投資增速,同期全國的投資增速僅有15%左右。歷史如果能在雄安新區重現,這是大概率事件。在資本層面,潛在的億萬級融資需求會帶來大量的優質投資機會。周邊以及京津冀、地方基建和房地產企業可能會受益。同時,未來通過債券發行融資的需求也將大量增長,以PPP、產業基金、綠色債券等新型融資模式或成為主流。

實體經濟的有效需求,是基金資產端經營的根本,而資產端是一切的源頭。天峰公司在京津冀地區經過多年的深耕,探索全面布局提高資產端的運營能力。天峰團隊始終認為,優秀的資產,不僅能夠幫助規避常見的風險問題,同時由於資產具有可能增值的特性,也將為企業贏得時間和空間,坦然應對行業的激烈競爭。

H. 前海凱恩斯正規嗎

前海凱恩斯是中國證監會審批通過前100家獨立公募私募基金銷售資格企業,合作夥伴均為上市公司、實力名企等。風控合規性相當不錯。但是他們比較低調

I. 本輔大討論

政策性銀行
1.由政府投資設立,根據政府的決策和意向,專門從事政策性金融業務的銀行;並且根據具體分工的不同,服務於特定的領域。
2.在從事業務活動中,貫徹不與商業性金融機構競爭、自主經營與保本微利的基本原則。
3.共有三家: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進出口銀行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4.資金來源有三:⑴財政撥付,⑵組建時劃歸的資本金,⑶發行金融債券。
金融資產管理公司
1999年先後建立了四家由國家投資的特定政策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華融、長城、東方、信達,分別收購、管理和處置從工、農、中、建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剝離出來的不良資產。
投行券商
1. 在我國,極少直接以投資銀行命名的投資銀行。為數眾多的證券公司實際是金融中介機構體系中投資銀行這一環節的主要力量。證券公司習稱「券商」。
2.《證券法》明確綜合類證券公司和經紀類證券公司的分類管理原則:前者可從事證券承銷、經紀、自營業務;後者只能從事證券經紀類業務。
3. 我國的證券公司與國外成熟的現代投資銀行存在明顯的差距,尚不能充分發揮投資銀行的職能。
保險公司
1. 保險業是極具特色並具有很大獨立性的系統。這一系統之所以被列入金融體系,是由於大量保費收入,世界各國的通例,多是用於各項金融投資。
2. 保險有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兩大類。我國《保險法》規定,同一保險人不得同時兼營不同類別的保險業務。同時規定,保險公司積聚的資金,除用於理賠給付外,其餘只限於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及證券投資基金。如何改革保險資金運用管理體制,是重大研究課題。
3.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初,外國保險業機敏地看好中國保險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紛紛來華設立分公司及代表處;並積極與中國保險企業進行合作經營。
投資基金
1. 我國的投資基金最早產生於上世紀80年代後期,較為規范的證券投資基金產生於1997年11月《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出台之後。
2. 第一批試點證券投資基金均為封閉式基金,進入本世紀,開放式基金試點。現在是封閉型與開放型並存。
3. 2004年初,貨幣市場基金正式獲准發行上市。
4. 2004年,銀行辦基金也進入實質性的籌備階段。
5. 養老基金———
6. 近些年來,我國存在一些名稱形形色色帶有私募基金性質的投資基金。所控制的資金實力估計數量不一;多者達數千億元。這類基金的出現和發展實質反映了集合投資制度的客觀需要。但如何規范私募基金的發展,是我國證券市場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匯今中投
• 匯金公司成立於2003年12月。公司根據國家授權,運用外匯儲備對國有重點金融企業進行股權投資。目前由其控股參股的金融機構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
• 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於2007年9月成立,專事外匯投資運作業務的中國投資公司得以設立。對內,中國投資公司作為控股銀行的股東,履行出資人責任,實現國家資本的保值增值;對外,作為國家主權基金,投資業務以境外金融組合產品為主。
IMF
1.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
2. 宗旨是:促進國際貨幣合作;促進國際貿易的擴大和平衡發展,開發會員國的生產資源;促進匯率穩定和會員國有條不紊的匯率安排,避免競爭性的貨幣貶值;協助會員國建立多邊支付制度,消除妨礙世界貿易增長的外匯管制;協助會員國克服國際收支困難(提供貸款和「建議」)。
數量大、期限長的貸款,申請國都要接受嚴格的監督。
3. 基金組織是以會員國入股方式組成的按企業經營規則運作的金融機構。美國擁有20%以上的投票權,在基金組織的決策中起決定性的作用。
4. 特別提款權 SDR是基金於 1969 年創造的記賬單位。
世界銀行
1. 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是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同時組建的國際金融機構。
兩個附屬機構:國際開發協會IDA和國際金融公司IFC。三者統稱世界銀行集團。
2. 集團的宗旨是通過提供和組織長期貸款和投資,解決會員國恢復和發展經濟的資金需要,資助它們興辦特定的基本建設工程。
3. 世界銀行的主要業務活動是向發展中國家提供長期的生產性貸款;
國際開發協會是專門對較窮的發展中國家發放條件優惠的長期貸款;
國際金融公司主要任務是對發展中國家會員國中的私人企業提供資金,促進外國私人資本在發展中國家的投資;促進發展中國家資本市場的發展。
商業銀行的作用
1. 傳統的概括:
⑴充當企業之間的信用中介,這有助於充分利用現有的貨幣資本。
⑵ 充當企業之間的支付中介,由此可加速資本周轉。
⑶ 變社會各階層的積蓄和收入為資本,這可以擴大社會資本總額。
⑷ 創造信用流通工具(十二章專門討論)。

2. 對商業銀行作用的概括是多視角的。隨著經濟環境的發展變化,觀察商業銀行作用的視角也不斷交替變換。後面陸續介紹。
新視角較之舊視角無疑有其優越性;但以新視角簡單否定舊視角,難免陷入片面性。
新視角大多是微觀視角;只局限於微觀視角而忽視宏觀視角,不能獲得全面的認識。
負債業務
1. 負債業務是指銀行形成其資金來源的業務。
2. 全部資金來源大別為二:
⑴自有資金;
⑵吸收的外來資金
3.自有資金包括:成立時發行股票所籌集的股份資本,公積金和未分配的利潤。這些統稱權益資本。
一般說來,存款貨幣銀行資金來源中的自有資金所佔比重很小,不過卻是吸收外來資金的基礎。
外來資金的形成渠道主要是,
吸收存款,向中央銀行借款,向其他銀行和貨幣市場拆借及從國際貨幣市場借款等;
其中又以吸收存款為主。
其他負債業務
1. 存款貨幣銀行向中央銀行借款,其主要的、直接的目的在於緩解本身資金的暫時不足。
2. 向中央銀行借款主要有兩種形式:
一是再貼現,把自己辦理貼現業務所買進的未到期票據,再轉賣給中央銀行;
二是直接借款,用自己持有的有價證券作為抵押品向中央銀行取得抵押貸款。

1. 銀行同業拆借是指銀行相互之間的資金融通。
2. 在這種拆借業務中,借入資金的銀行主要是用以解決本身臨時資金周轉的需要,一般均為短期的。
3. 同業拆借的利率水平一般較低。
1. 近二三十年來,各國存款貨幣銀行,尤其是大的存款貨幣銀行,在國際貨幣市場上廣泛地通過辦理定期存款,發行大額定期存單,出售商業票據、銀行承兌票據,以及發行債券等方式籌集資金。
2. 這種方式利於獲得資金,又同時是易受沖擊的脆弱環節。
資產證券化1. 作為銀行主要資產的貸款業務,使銀行時刻面對種種金融風險,其中特別是流動性風險的強大壓力。
2. 貸款證券化是銀行避免貸款風險,解決流動性難題的重要途徑。
3. 資產證券化是金融市場與金融中介的關鍵結合點。其意義遠遠超出銀行化解流動性風險的范圍。
規避行政管理創新
在激烈的競爭中,為了規避金融行政管理法規,特別是不合理的、過時的法規,金融企業利用法規的漏洞,推出了種種新的業務形式。
如自動轉帳制度、可轉讓支付命令賬戶、貨幣市場互助基金、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等等。
不良資產五級分類
國際上大體有兩種分類法即「大洋洲模式」和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的「五級分類法」。
存款保險制度
存款保險制度是一種對存款人利益提供保護,以穩定金融體系的制度安排。
2. 美國是西方國家中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最早的國家。
各國實行存款保險制度的具體組織形式不盡相同:官方建立;官方與銀行界共同建立;在官方支持下,由銀行同業建立等。
優缺點
這一制度的功能基本如其組建的目標:維護存款人的利益,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大半個世紀的實踐也體現了設計的初衷。
2. 但是,這一制度也明顯地促成了道德風險,不僅削弱市場規則在抑制銀行風險方面的積極作用,而且使經營不善的投保金融機構有可能繼續存在。
在國外,對於存款保險制度有著極不相同的評價。
1. 商業銀行的經營的三原則:盈利性、流動性和安全性。
2. 三原則既統一又矛盾,要尋求最佳的均衡點。
巴塞爾協議
在這方面,首先推動的是對跨國銀行的國際監管。1975年,由十國集團國家的中央銀行行長建立了「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1987年通過「巴塞爾提議」。在「提議」基礎上,於1988年通過《關於統一國際銀行的資本計算和資本標準的協議》,即有名的《巴塞爾協議》。
1. 《巴塞爾協議》的目的在於:
⑴制定銀行的資本與其資產間的比例,訂出計算方法和標准,以加強國際銀行體系的健康發展;
⑵制定統一的標准,以消除國際金融市場上各國銀行之間的不平等競爭。

2. 協議的主要內容:
⑴關於資本的組成:把銀行資本劃分為核心資本和附屬資本兩檔:
第一檔核心資本包括股本和公開准備金,這部分至少佔全部資本的50%;
第二檔附屬資本包括未公開的准備金、資產重估准備金、普通准備金或呆賬准備金。
⑵關於風險加權的計算:協議訂出對資產負債表上各種資產和各項表外科目的風險度量標准,並將資本與加權計算出來的風險掛鉤,以評估銀行資本所應具有的適當規模。
⑶協議標准比率的目標:要求到1992年年底,銀行的資本對風險加權化資產的標准比率為8%,其中核心資本至少為4%。
3. 在銀行國際監管標準的建立中,以巴塞爾協議的銀行資本標准最為成功。這個協議的影響廣泛而深遠。不僅跨國銀行的資本金監管需視協議規定的標准進行,就是各國國內,貨幣當局也要求銀行遵循這一準則。
4. 進入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許多國家銀行體系的弱點進一步暴露,嚴重威脅世界的金融穩定。
進一步嚴格銀行監管,強化各國金融體系,成為國際上高度關注的焦點。
《有效銀行監管核心原則
3. 核心原則的主要內容,概括而言有:
——必須具備適當的銀行監管法律、法規;監管機構要有明確的責任、目標和自主權;
——必須明確界定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嚴格銀行審批程序;
——重申《巴塞爾協議》關於資本充足率的規定;強調應建立起對風險進行獨立評估、監測、管理等的政策和程序;
新巴塞爾協議
1. 2001年1月16日,巴塞爾委員會公布了新資本協議草案第二稿。
這一文件將全面取代1988年的《巴塞爾協議》,成為新的國際金融環境下,各國銀行進行風險管理的最新法則
2. 新資本協議出台的背景:
⑴在信用風險依然存在的情況下,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對銀行業的破壞力日趨顯現。而《巴塞爾協議》主要考慮的是信用風險;同時,《巴塞爾協議》在其他方面也逐漸暴露出局限性。
⑵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和危機蔓延所引發的金融動盪給予金融監管當局和國際銀行業的警示。
⑶風險的衡量和定價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技術上為重新制定新資本框架提供了可能性。
3. 新資本協議的三大支柱:
(1)第一大支柱——最低資本要求:
有關資本的定義和8%的最低資本比率,沒有發生變化。但對風險加權資產的計算,除原來考慮的信用風險,進一步考慮了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
(2)第二大支柱——監管當局的監管:
監管當局要對銀行的風險管理和化解狀況、不同風險間相互關系的處理情況、所處市場的性質、收益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等因素進行監督檢查,以全面判斷該銀行的資本是否充足。
(3)第三大支柱——市場紀律:
市場紀律的核心是信息披露。為了提高市場紀律的有效性,推出標准統一的信息披露框架。
4. 對於新的資本協議框架,世界各國普遍支持,贊同採用風險敏感度較高的資本管理制度。
同時也普遍認為新協議太復雜,難以立即實施。
考慮到中國是發展中的國家,尤其是正處於轉軌過程之中,中國銀監會決定推遲實施新協議,並將出台自己的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
中央銀行制度類型
大致可歸納為四種類型:
單一型
復合型
跨國型
准中央銀行型
2. 單一的中央銀行制度:
指國家單獨建立中央銀行機構,使之全面、純粹行使中央銀行的職責。
又分為:一元式中央銀行制度;二元式中央銀行制度。
3. 一元式中央銀行制度:
這種體制是在一個國家內只建立一家統一的中央銀行,機構設置一般採取總分行制。目前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的中央銀行都實行這種體制,我國也是如此。
4. 二元式中央銀行制度:
這種體制是在一國國內建立中央和地方兩級中央銀行機構,中央級機構是最高權力或管理機構,但地方級機構也有一定的獨立權利。
這是帶有聯邦制特點的中央銀行制度。屬於這種類型的國家有美國、德國等。
5. 復合中央銀行制度:
指一個國家沒有設專司中央銀行職能的銀行,而是由一家大銀行集中中央銀行職能和一般存款貨幣銀行經營職能於一身的銀行體制。
這種復合制度主要存在於過去的蘇聯和東歐等國。我國在1983年以前也一直實行這種銀行制度。
6. 跨國中央銀行制度:
是由參加某一貨幣聯盟的所有成員國聯合組成的中央銀行制度。二戰後,許多地域相鄰的一些欠發達國家建立了貨幣聯盟,並在聯盟內成立參加國共同擁有的統一的中央銀行
第十章第一節 中央銀行的產生及類型
中央銀行的類型
7. 歐洲中央銀行:
1998年7月,一個典型的跨國中央銀行———歐洲中央銀行正式成立。它是歐洲一體化進程逐步深入的產物。
歐洲中央銀行由兩個層次組成:一是歐洲中央銀行本身;二是歐洲中央銀行體系。各國中央銀行失去其相當的獨立性。
第十章第一節 中央銀行的產生及類型
中央銀行的類型
8. 准中央銀行:
指有些國家或地區只設置類似中央銀行的機構,或由政府授權某個或幾個商業銀行,行使部分中央銀行職能的體制。
新加坡、中國香港屬於這種體制。
中央銀行的職能
發行的銀行
1. 所謂發行的銀行就是壟斷銀行券的發行權,成為全國惟一的現鈔發行機構。
2. 目前,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現鈔都由中央銀行發行。硬輔幣的鑄造、發行,一般也多由中央銀行經管。
3. 在實行金本位的條件下,幣值和銀行體系的穩定取決於:
———銀行券能否隨時兌換為金鑄幣;
———存款貨幣能否保證順利地轉化為銀行券。
4. 那時,中央銀行的集中黃金儲備成為支持龐大的貨幣流通的基礎和穩定幣值的關鍵;中央銀行的集中黃金儲備被視為銀行券發行的黃金保證。
銀行券的發行還要求信用保證,即鈔票發行應以金融債權,主要是通過再貼現而持有的商業票據為保證。
按照「真實票據」論,商業票據的存在意味著缺乏相應數量的貨幣,根據商業票據發行的銀行券是經濟之所必要;商業票據到期,經濟所不必要的銀行券迴流到銀行。
但實踐證明,無論是黃金保證還是信用保證,它的作用是有限的。
往往在經濟周期剛剛出現困難苗頭時,即使有信用保證和黃金保證,也保證不了銀行券的兌現而引發金融震盪;
而過分根據保證的狀況控制銀行券發行,又會造成貨幣供給不足乃至加劇危機
7. 20世紀以來,各國的貨幣流通均轉化為不兌現的紙幣流通。
對貨幣供給的控制,均已從關注銀行券和發行保證擴及存款貨幣。控制的最小口徑也是通貨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的 M1。這是因為,經濟穩定與否的關鍵已主要取決於較大口徑的貨幣供給狀況。
8. 銀行券的發行是中央銀行的重要資金來源,為中央銀行調節金融活動提供了資金實力
銀行的銀行
1. 存、放、匯——同樣是中央銀行的主要業務內容,但面對的是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
2. 集中存款准備:集中統一保管商業銀行存款准備金的制度,是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但有些國家一直不太重視這一制度;重視的國家近些年來情況也有較大變化。
3. 最終貸款人:對於中央銀行應該支持陷入資金周轉困難的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以保障支付鏈條不因擠兌等偶發事件的沖擊而突然斷裂以致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曾存在長期爭論。但無論如何,今天世界的中央銀行,已經十分明確地樹立起保障支付鏈條的指導方針。有人甚而認為,在中央銀行的任務中,這一條應該擺在首位。
4. 組織全國清算。
國家的銀行
指中央銀行代表國家貫徹執行財政金融政策,代理國庫收支以及為國家提供各種金融服務
——代理國庫;
——代理國家債券的發行;
——對國家財政給予信貸支持;
——管理外匯和黃金儲備;
——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
——制定並監督執行有關金融管理法規。
原始存款與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與派生存款這一對范疇,在金屬鑄幣流通的條件下即已存在。
2. 在支票存款和轉賬結算的基礎上,出現了具有如下特點的經濟行為:
⑴客戶把鑄幣存入銀行之後,並不一定再把鑄幣全數提出;從銀行取得貸款的客戶也通常是要求把貸給的款項記入自己的存款賬戶。
當他們的存款賬戶上存有款項時,既可在提取鑄幣,又可開出支票履行支付義務。
⑷各個銀行保存鑄幣的需要歸結為二:一是客戶從存款中提取鑄幣;二是結清支票結算中應收應付的差額。
在長期的經營活動中,銀行認識到:鑄幣的需要,相對於存款額來說,只是其一部分,而且比例相對穩定。只要按存款的一定百分比保持鑄幣庫存即可應付顧客對於鑄幣的需要。
3. 在這樣的特徵經濟行為之下,出現如下過程:
⑴設A銀行吸收到客戶存入10 000元鑄幣;根據經驗,保存相當於存款額20%的鑄幣即足以應付日常提取鑄幣需要。那麼,A銀行即可把8 000元鑄幣貸給乙。A銀行的資產負債狀況如下:
⑵乙將8 000元鑄幣支付給丙,丙把鑄幣存入自己的往來銀行B,按照同樣的考慮,B銀行留下20%的鑄幣即1 600元,其餘6 400元鑄幣貸給客戶丁。這時,B銀行的資產負債狀況如下:
存款貨幣創造的兩個必要的前提條件

1. 各個銀行對於自己所吸收的存款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備金;。
2. 銀行清算體系的形成。
基礎貨幣
1. 存款貨幣銀行的「存款准備」,是「准備存款」加「庫存現金」;「漏損」的現金,也即不僅離開中央銀行並且也離開存款貨幣銀行的現金,是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
2. 對於創造信用貨幣來說,「存款准備」與「流通中的現金」這兩者缺一不可。因而統稱為基礎貨幣,或稱高能貨幣、強力貨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之為「准備貨幣(reserve money)」。
2. 基礎貨幣的構成常用下式表達:
B = R+C
B為基礎貨幣(由於基礎貨幣也稱高能貨幣,所以也通常以符號H代表);
R為存款貨幣銀行保有的存款准備金(准備存款與現金庫存);
C為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
貨幣乘數
1. 把貨幣供給量與基礎貨幣相比,其比值稱之為貨幣乘數。用MS代表貨幣供給,B為基礎貨幣,m為貨幣乘數,則有下式:
MS = m • B
2. 基礎貨幣中的通貨,即處於流通中的現金C,它本身的量,中央銀行發行多少就是多少,不可能有倍數的增加;
引起倍數增加的只是存款准備R。
因此,基礎貨幣C+R與貨幣供給量C+D的關系可示意如圖:

相應的代數表達式:

4. C/D或D/C,即C與D的比,稱為通貨-存款比。這個比率的大小取決於私人部門行為。
R/D或D/R,即R與D的比,稱為准備-存款比。這個比率的大小取決於存款貨幣銀行行為。
這兩個比率決定乘數的大小,再加上基礎貨幣,即決定貨幣供給量。而基礎貨幣的多少,在一定意義上說取決於中央銀行行為
1. 費雪方程式。這一方程式在貨幣需求理論研究中是一個重要的階梯。
以M為一定時期內流通貨幣的平均數量;V為貨幣流通速度;P為各類商品價格的加權平均數;T為各類商品的交易數量,則有:
MV=PT
2. 費雪分析,在這三個經濟變數中,M,是一個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決定的外生變數;V,由於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內不變,因而可視為常數;交易量T,對產出水平常常保持固定的比例,也大體穩定。
因此,只有P和M的關系最重要:P的值特別是取決於M數量的變化。
3. 費雪方程式雖然關注的是M對P的影響,但是反過來,從這一方程式中也能導出一定價格水平之下的名義貨幣需求量:
. 費雪方程式沒有考慮微觀主體動機的影響

1. 劍橋學派研究貨幣需求時,重視微觀主體動機。認為,處於經濟體系中的個人對貨幣的需求,實質是選擇以怎樣的方式保持自己資產的問題。
2. 每個人決定持有貨幣多少,有種種原因;但在名義貨幣需求與名義收入水平之間總是保持一個較為穩定的比例關系。對整個經濟體系來說,也是如此。因此有:
Md = kPY

1. 凱恩斯對貨幣需求理論的突出貢獻是關於貨幣需求動機的分析。三種動機:交易動機、預防動機和投機動機。
2. 投機動機分析是凱恩斯貨幣需求理論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論證,人們保有貨幣除去為了交易需要和應付意外支出外,還是為了儲存價值或財富。
第十二章第一節 貨幣需求理論的發展
凱恩斯的貨幣需求分析
3. 凱恩斯設定,用於儲存財富的資產有二:貨幣與債券。
貨幣是不能產生收入的資產;債券是能產生收入的資產。但持有債券,則有兩種可能:債券價格下跌;債券價格上升。
如果債券價格下跌到持有債券的收益為負的程度,持有非生利資產——貨幣——就優於持有生利資產的債券,貨幣需求增加;反之,債券的持有量則會增加,貨幣需求減少。
第十二章第一節 貨幣需求理論的發展
凱恩斯的貨幣需求分析
4. 由於債券的價格取決於利率水平,微觀主體預期利率水平下降,也就意味著債券價格將會上升,人們必然傾向於多持有債券;反之,則傾向於多持有貨幣。
因此,投機性貨幣需求同利率負相關。
4. 由於債券的價格取決於利率水平,微觀主體預期利率水平下降,也就意味著債券價格將會上升,人們必然傾向於多持有債券;反之,則傾向於多持有貨幣。
因此,投機性貨幣需求同利率負相關。
交易動機和預防動機決定的貨幣需求取決於收入水平;基於投機動機的貨幣需求則取決於利率水平。因此凱恩斯的貨幣需求函數如下:
M=M1+M2=L1(Y)+L2(r)
6. 式中的L1、L2,是作為「流動性偏好」函數的代號。凱恩斯也常用「流動性」指貨幣。
弗里德曼的一個具有代表性個貨幣需求函數:

式中, 為實際貨幣需求

閱讀全文

與凱恩斯私募基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貨幣收藏理財上下班時間 瀏覽:442
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公司 瀏覽:520
公司分紅股票會漲嗎 瀏覽:778
基金定投的定投規模品種 瀏覽:950
跨地經營的金融公司管理制度 瀏覽:343
民生銀行理財產品屬於基金嗎 瀏覽:671
開間金融公司 瀏覽:482
基金從業資格科目一的章節 瀏覽:207
貨幣基金可以每日查看收益率 瀏覽:590
投資幾個基金合適 瀏覽:909
東莞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地址 瀏覽:273
亞洲指數基金 瀏覽:80
金融公司貸款倒閉了怎麼辦 瀏覽:349
金融服務人員存在的問題 瀏覽:303
怎樣開展普惠金融服務 瀏覽:123
今天雞蛋期貨交易價格 瀏覽:751
汕頭本地證券 瀏覽:263
利市派股票代碼 瀏覽:104
科創板基金一周年收益 瀏覽:737
2016年指數型基金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