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提前知道股票分紅的日期
分紅前會有公告啊,會提前告知分配方案,股權登記日等,你可以在軟體里按F10,『分紅擴股』這一項查到具體的方案。。。
⑵ 股票分紅前買入好不好
股息是股東定期按一定的比率從上市公司分取的盈利,紅利則是在上市公司分派股息之後按持股比例向股東分配的剩餘利潤。獲取股息和紅利,是股民投資於上市公司的基本目的,也是股民的基本經濟權利。
股票分紅的形象比喻:
一天,你用100元買了一顆桃樹苗,每天澆水照顧,無微不至。慢慢的,小樹開始長大,價值也順應從100元漲到了150元。一年後,小樹開花結果,此時小樹價值已經達到200元,這時,你有兩種選擇方式:1、自行享受豐碩的果實,並繼續持有小樹;2、把小樹連同果實一起賣掉,獲得200元現金。兩種方式其實對於你來說價值均等。
比如我們選擇第一種自己享受果實方式。等採摘完畢後,小樹價值回歸100元,我們享受了投資帶來的分紅——果實(價值100元),上市公司會以現金的方式打入我們的賬戶內,標為現金紅利。同時,我們將繼續持有價值100元的小樹(股票);
如果選擇第二種不採摘而直接賣掉,我們也同樣獲得了——(小樹+果實)=200元現金價值。
看明白了嗎?桃樹本身既是你買入的股票,果實就相當於分紅紅利。當果實成熟未摘時,果實的價值是包含在你持有的股票價值之內的。因此,無論我們何時買賣股票,不管是分紅前還是分紅後,都不會對我們持倉股票的總市值造成影響,只是體現方式不同而已。
1、股票在分紅前一天買入的話,第二天能分到紅利嗎?
確權日即股權登記日當天收盤前買入的,就有權分得紅利,到分紅日一樣會分到紅利,即使在登記日後一天把所登記了的股票全賣了,也可能是第三第四天。分紅不一定在股權登記日的第二天;
⑶ 股票分紅前一天買入第二天賣出,能拿到紅利嗎,是虧是賺
股票市場分紅就是一個數字游戲而已,不管是現金分紅還是高送轉都是上市公司大股東的數字游戲,然並卵。
所以在這里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在股票分紅前一天買入股票,第二天股票分紅後就賣出,確實可以拿到分紅,排除股價盈虧的話,這種做法就是屬於“虧本投資”!
為什麼上市公司分紅股民都是虧本呢?
很多股票都認為股票分紅都是一場騙局,其實這個句話是有道理的,因為上市公司實行分紅之後有以下兩個原因,導致分紅都是虧本的。
很多股民不知道,意外就是10萬元不虧不賺,其實當你什麼時候賣股票的時候,就會自動扣除20%的紅利稅,持股不足一個月,2000元分紅就是扣400元的紅利稅,實際上市公司分紅之後就是等於虧了400元。
綜合以上關於上市公司分紅的相關知識得知,其實上市公司分紅確實只是數字游戲,對股民並沒有實質性的利好,反而還是一個虧本投資行為。
投資能分紅的上市公司唯一一個好處,就是只能證明上市公司有錢賺,才能具備分紅的條件。上市公司業績好,股票才能有概率上漲,所以參與上市公司分紅的股票唯一一點好處,其他都是然並卵。
⑷ 股票分紅需要持股多久
股票分紅要持股多久?誰清楚,告訴下,謝謝了!
答最佳答案 貸款討論區
我愛卡2019.06.05
股票分紅與持股時間是沒有關系的,只要在分紅之前持有該股票,都是可以分到紅利的。不過,股票所得紅利扣稅額度跟持股時間是有聯系的:
1、持股時間超過1年,稅負5%。
2、持股時間在1個月到1年之間,稅負10%。
3、持股時間在1個月以內,稅負20%。股分紅需持股多久?
在A股,絕大多數的銀行股份分紅都是一年派息一次,而且只要在分紅股權登記日當日持有股票的股東,都可以享受當年度的股息,在分紅股權登記日後才買入的,要等下一年的派息。大多A股的銀行股一般在每年的4月30日前會公布年度報告,並在年度報告中披露派息多少,經過股東大會等程序,會在6月或7月派息,所以錯過這個時間只能等下一年。
銀行分紅派息後就是除權,這個時候我們所持有的股票會自動減去股息,比如:某銀行2019年股息每股0.25元左右,除權日前每股5.7元,除權日工行股價會自動除權變為5.45元,當然除權後可能會再漲到5.7元,叫填權,也有可能不會漲到5.7元,叫不填權。
另外要注意的是,如果我們持股時間不長,即不滿一個月那麼就要扣20%的稅,滿一個月不滿一年扣10%的稅,滿一年不扣稅。因此如果你主要想收股息,要長期持有,就比較合算。
⑸ 一隻股票買了半年到宣布要分紅的前天賣了再買進去還能分紅嗎算幾天還是半年的
以你最近一次買的時間算,估計分不了了
⑹ 股票分紅前買入好不好
你好,股票分紅前和分紅後買入兩者其實差不多,比方說,某隻回股10元你持有5000股,分答紅配股後5元持有10000股,這跟分紅後5元購買10000股差不多,雖然分紅配股有交稅,可是市價購買也需要手續費之類。
如果是小散的話交稅也好手續費之類也好,基本沒多大區別,全看這股能不能漲。若是資金量大,那當然是分紅前持有合算,就算交稅那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比分紅之後支付手續費購買有本質區別。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