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評價天齊鋰業的兩次海外豪賭
天齊鋰業的兩次海外投資,第一次是在2014年,天齊鋰業收購澳大利亞泰利森公司成功,使得天齊鋰業成為了我國鋰業的第一公司。第二次海外投資是在2019年收購利智的SQM公司,這次投資是失敗的,導致天齊鋰業背負上了上百億的外債,甚至有了破產的風險。
天齊鋰業從鋰礦業巨頭到現在的負債累累,可以說是第二次投資的失敗導致的,還是希望天齊鋰業不要放棄,畢竟天齊鋰業擁有著全球最大的鋰礦石山和鹽湖,具有資源上的絕對優勢,相信一定可以度過難關。
2. 天齊鋰業是怎樣從中國鋰資源的龍頭企業淪落到如今這個地步的
天齊鋰業是一家從業鋰鹽生產加工的跨國企業,二零一零年在深圳市中小板上市,最大總市值以前達1000億。然而十幾年前僅僅一家不值一提的縣屬加工廠,創辦人蔣衛平那時候看好了鋰鹽生產加工這一領域,可是這一領域一直沒有暴發。直至二零一五年之後在我國大力推廣新能源車,鋰元素的戰略意義才被銷售市場刻骨銘心地了解來到。
大家覺得天齊鋰業作為全世界第三大鋰鹽大佬,區位優勢顯著,並且對在我國的新能源車行業發展具備發展戰略優點。最壞的概率也應該是中國的公司得到這種財產的決策權,大家會覺得還會繼續深陷鐵礦砂的困境。而伴隨著二級市場走勢的轉好,天齊的發展戰略使用價值會逐漸獲得銷售市場的認同,假如並購重組可以順利進行,那麼當今的公司估值水準確是遙遠小看的。